构建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的公共关系作用与对策

钱慎坤 单和书

[摘  要]

      本文站在社会管理创新的立场上,针对后金融危机阶段嘉兴市企业的和谐劳动关系现状,将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这一带有普遍性、社会性的命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并对调研获得的第一手信息资料,用公共关系的理论、观点、方法加以分析与提炼,揭示了公共关系对于构建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的特殊作用,提出了深化构建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的对策建议,为优化企业、社会管理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与智力支持。

[关键词] 企业  和谐劳动关系  公共关系
引  言
      企业和谐劳动关系是企业的重要管理目标,是企业软实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劳动关系和谐度指标,不仅与企业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休戚相关,同时,也影响到社会的宏观环境。
      随着我国进入"十二五"新一轮发展时期,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已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提升到保障和改善民生重大战略任务之一的历史高度,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长期平稳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全局联系在一起,与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联系在一起。围绕这一涉及社会管理的命题,企业需要更加自觉地把它放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中来推进,不断完善工作机制,深化创新管理、动态管理、长效管理,着力营造和谐稳定的企业环境与社会环境。
      当前,在经受了金融危机的巨大冲击与严重影响的严峻考验之后,嘉兴市的广大中小企业已重新进入了稳步发展的轨道。许多企业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坚持保增促调、优化环境、深化改革开放、全面改善民生"的总要求,在千方百计谋划转型升级的同时,根据企业自身的现状、条件和特点,主动地把开展以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为侧重点的企业软环境建设摆到了议事日程,积极组织实施各种形式的企业内部公共关系活动(或准公共关系活动),不断提升构建企业和谐劳动关系活动的内涵与质量。
      调查显示,其运作模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公共关系专业水平较强的企业管理者,能够自觉运用公共关系的理念、原则和方法,将企业内部公共关系系统地应用于开展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过程之中。另一种是具有一定公共关系意识的企业管理者,用比较传统、但类似公共关系方式的企业文化活动,不自觉地利用企业内部公共关系手段,提高企业向心力和凝聚力。尽管公共关系运作模式有所不同,却都以达到"内求团结、外求发展"作为根本目的,而且不同程度地优化了企业劳动关系,促进了企业的健康与持续发展。同时,也推动了社会整体环境的和谐与稳定。   
      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其本质,就是企业公共关系的运作。因此,研究公共关系在构建企业和谐劳动关系中的作用与对策,为企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提供管理思路、管理动力、管理方法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
公共关系对企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作用
一、有利于优化企业内外环境
      企业利用公共关系来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能使企业全员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产生巨大的正面影响。公共关系主张“公正”、“透明”、“守信”、“互惠”的原则,特别是强调“以公众利益为出发点”,这些公共关系的原则,一旦成为企业管理的理念和宗旨,就能够有效提高企业管理者的公仆意识,使他们自觉地接近和深入基层一线,关心员工的诉求,倾听员工的呼声,帮助员工解决实际问题,唤起企业员工的主人翁意识,激发员工参与深化企业管理和实现企业良性发展的热情与愿望。
      企业公共关系运作,对內能够协调并统一企业全员的职业思维和职业行为,对外可以树立企业的整体形象,使各种人事、人际关系和谐协调,扩大内外部的交往空间,优化企业生存发展环境。
二、有利于增强企业发展活力
      公共关系是重要的沟通交流渠道和桥梁,是密切企业各种关系的有力武器。有效开展企业公共关系沟通交流活动,能够增进企业投资方与劳动者之间的和谐合作,融洽内部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各种经济利益关系,使企业上下产生并形成牢固的“荣辱与共”的精神力量,提高企业全员的使命感与责任心、参与意识和主人翁热情,进而提升企业效益,增强市场竞争力。甚至在企业遇到某些困难和危机时,能够得到企业员工的同情和理解,一起共渡难关,去适应不断变化的生存方式和发展条件。
三、有利于企业内部信息传播
      随着员工民主意识日益提高,参与企业管理的愿望越来越强,今天的员工已经不再满足于过去那种仅仅担当“雇佣劳动力”的被动角色,而希望更多的了解企业的管理制度、战略决策和发展前景以及面临的问题与困难,从而准备判断企业未来和把握自身职业规划。许多企业在这种新的情况面前,能有效应用公共关系的传播功能,着力营造良好的内部双向的信息交流环境,使上情下达、下情上达更加顺畅、更加透明、更加准确。通过企业内部的各种信息的真实传播与准确接收,掌握企业管理的主动权,对企业实施有效管理。
四、有利于协调企业各种关系
      沟通与协调是企业公共关系的主要功能。开展企业公共关系能够建立起企业内部人性化、常态化的交流平台,最大限度地协调企业内部的各种关系,有效加强企业各个层次的管理者、各个管理部门和全体员工之间的联系,有利于在宽松的环境,或者非正式沟通场合,让企业高层管理者及时向员工传达和解释企业的政策、决策、指令和意向。有利于员工随时向企业管理者或管理部门反映自己的建议和要求,从而促进企业信息沟通、情感交流,协调关系,增进企业与员工之间的感情。公共关系的沟通协调活动,还能为员工反映问题并最终妥善解决提供正确途径,确保员工意见和诉求有回应,得到真情帮助,让员工满意。
五、有利于化解企业内部矛盾
      企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员工的理解和支持,离不开员工队伍的相对稳定。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因为权益或利益问题,劳资双方难免会出现一些或大或小的误解、摩擦、甚至对立情绪。如果这类问题不解决好,就会直接影响劳资关系,酿成劳动关系的不和谐隐患。
公共关系最重要的职能是“协调”。企业应用公共关系的协调手段,可以使内部的很多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避免尖锐化、白热化。企业对许多目标、利益、态度与行动的协调,也完全可以通过企业公共关系及时、有效的沟通、交流与协调机制来完成。积极开展公共关系活动能够平等地通报信息,缓和与消除误解与隔阂,争取谅解,减少纷争与冲突,化解矛盾,促进彼此兼容与合作。通过公共关系协调功能,还可以解决员工急需解决的突出问题、热点难点问题和影响企业乃至社会和谐稳定的源头性、基础性、根本性问题,避免恶性事件发生。
企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公共关系对策
一、坚持以人为本是建立和谐劳动关系的基础
      员工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核心要素。在构建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的进程中,管理者只有坚持以人为本,善待和尊重员工,时刻关注员工的生活、工作和需求并为其创造良好的条件,才能激发广大员工的工作热情和责任感、使命感。以人为本,形成企业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是和谐劳动关系的基础。为此,必须注意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1.建立健全合理的薪资制度:以人为本,企业必须建立与完善的薪资制度,要定期对员工进行调查,了解他们对薪资福利的满意度。薪资定位合理,考核机制完善,就可以营造积极向上、公平竞争、和谐有序的企业氛围,反之就会造成员工收入的不公平、不合理、不满意,导致员工对企业的猜疑和不信任,随时发生劳资纠纷。
2.实施科学有效的监督管理:构建企业和谐劳动关系,必须有一整套人性化的管理制度和科学的监督机制。这种管理制度和监督机制要能体现“教育为主,奖惩结合”的原则。既要让员工明确的责任和义务,也要依法保障员工的权利和权益;既要用人不疑,也要有效监督。权利与义务对等,信任与监督并存,才能稳定员工队伍,创造和谐的劳动关系,使企业长治久安。
3.完善切实可行的用人机制:有没有一支和谐稳定的员工队伍,是一个企业劳动关系状况的具体体现。而有没有一套切实可行的用人机制,则是员工队伍能不能和谐稳定的重要条件。企业必须建立和完善以人才培养机制为核心的用人机制,能让员工的价值与企业的发展同步。企业要对人才培训不断进行阶段性规划,帮助员工设定自己的职业生涯并付诸实施,加强员工的职业技能、管理能力和思想道德教育,同时通过企业良好的选人用人机制,使员工与企业共命运。
二、完善平等沟通机制是建立和谐劳动关系的保证
      与员工进行平等的沟通交流,倾听彼此的意见和建议,让员工参与企业民主管理,不但增强了员工的主人翁自豪感和责任感,也有助于在管理中达成一致和共识,真正建立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的和谐关系。
1.加强平等沟通:沟通可以传递信息,拉近距离,消除误解,企业与员工沟通交流,强调的是平等诚信,要鼓励员工对企业提意见和建议,接受员工善意的批评,要广设沟通渠道,关注民情民意,避免命令式、指责式的管理方式。员工感觉到自己受到尊重,才有荣誉感和信任感,才有热情参与企业管理,共同维护企业和谐。
2.实行集体协商:对于劳动合同、工资制度、作息时间、裁员等关系员工直接利益的事项,要实行工会与企业集体协商制,对于涉及企业发展规划和投资战略的重大事项,也要与员工进行协商。通过协商,既保证企业的管理制度和战略规划顺利实施,又确保不损害员工的合法权益,员工的理解的支持是企业稳定和谐发展的基础。
3.落实企务公开:企业的重大信息、决策关系到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也决定着员工的前途和命运,企务公开不但体现了企业对员工的尊重,也使他们感觉到了自己社会地位的提高,更认同企业的管理,从而有意识的调整自己的理想和目标,保持与企业步调的协调一致。
三、树立先进的企业文化是建立和谐劳动关系的动力
      企业文化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活力之源,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和精神力量,先进的企业文化可以引导员工把个人和企业价值观统一起来,增强员工凝聚力,发挥员工创造力,实现员工与企业共同成长、和谐发展。
1.企业文化的整合功能:企业每个员工都有自己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目标,如不加以整合,不但形不成合力,找不到共同目标,而且还会形成盲目、无序、相互碰撞的混乱局面。企业文化是员工队伍整合的有效途径,不但能统一员工思想,也能统一员工的行为,更能统一员工与企业经济利益的协同性。在先进企业文化的整合下,员工的力量、智慧能得到高度集中。
2.企业文化的引导功能:企业文化作为共同价值观念和共同利益的表现,决定着企业行为的方向,规定着企业的行动目标,指引着企业及其员工朝着既定的发展目标前进。共同的价值、信念及利益追求,把全体员工凝聚在一起,增强企业的内聚力,使大家在和谐的氛围中朝着共同的目标迈进。
3.企业文化的规范功能:企业文化是管理制度的升华,它通过把外在的制度约束力化为自觉的行为,从而真正地达到规范约束的作用,并且这种作用呈良性发展,在组织内部形成一个良好的行为氛围,激励企业的全体员工产生责任感、荣誉感和进取心,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任何不和谐的因素都在这种氛围中化为无形。
四、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是建立和谐劳动关系的根本
      对企业公共关系而言,主体是企业,客体是员工。员工作为企业公共关系的对象,对企业形象的总体印象,等于是对企业形象的综合评价,所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他们对企业的认同。良好的企业形象是员工荣誉感、归属感的驱动力,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关键。企业高层应着力树好以下三个不能忽视的“形象”:
1.环境形象:环境形象包括企业的生态环境,建筑、设备、设施,员工工作与生活场所等环境。在一些有条件的企业,优美的企业环境除了能给员工良好的感观之外,更能产生员工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从而加倍珍惜自己的工作岗位,自觉融入企业,乐于接受并积极参与企业管理。反之,员工往往对环境恶劣、环境形象很差的企业抱着一种无所谓的态度,没有吸附力,更没有归属感,不可能形成企业的向心力、凝聚力,劳动关系就达不到真正意义上的和谐。
2.领导形象:领导形象影响着企业形象和行为方式,高层管理者的穿着打扮、性格嗜好、思维方式、言行举止等都会成为领导风格、领导魅力去影响企业管理团队和全体员工。企业一方面通过刚性的各种制度,一方面通过柔性的领导管理者风格、风度去不知不觉的影响整个企业全员,进而渗透到企业文化之中。具有良好领导形象的企业管理者带领出来的必然是团结一致、和谐相处的团队。反之,粗暴的、高高在上的毫无领导形象可言的企业管理者会让员工丧失对企业的信心,使员工队伍变成一盘散沙。
3.社会形象:企业不仅要追求经济利益,还要关注社会效益,要依法经营、照章纳税,要注意保护生态环境,承担对社会的"反哺"功能,得到政府和社会的认可。企业社会形象好,员工就会引以为荣,个人目标与企业目标就会一致,企业劳动关系和谐度指数就很高。反之,企业如果违法经营,一味追求眼前短期利益,置企业的社会形象于脑后,员工怀着耻辱感工作,劳动关系就会非常脆弱,随时可能发生裂变。而一旦他们要摆脱这种不光彩、不体面劳动时,还会酿成企业危机。
(本论文系2010年嘉兴市社科立项重点课题,经市社科联专家评审,准予结题。)

发稿时间:2016-12-02 13:55:38 来源:浙江省公共关系协会

浙公网安备 33010502004180号